01
連著幾天晚上,老媽都沒去跳廣場舞。我覺得奇怪,問她是不是最近太熱了所以不想出門。老媽無聊地拿著遙控器亂換臺,搖了搖頭,“我得躲幾天。”
“躲什么?”我問。
“躲七棟的王阿姨?!?
我就奇怪起來,王阿姨搬到我們小區(qū)才個把多月。之前聽老媽說,王阿姨挺外向的,剛剛搬來時看見她們一群老姐妹在花園里摘菜聊天,就抱著一掛香蕉來熟絡(luò)。大家年齡相仿,王阿姨又開朗健談,一來二往就玩到一起了。怎么還沒幾天,就要躲起來了。
老媽嘆了口氣,就跟我絮叨起來。她之前覺得王阿姨特別熱情,還挺喜歡她的。但是大家一起玩久了,就慢慢見了真性情,沒想到她是個生起氣來特別難看的人。
02
有一次她們幾個人約著去公園看荷花,上班早高峰人特別多。王阿姨雖然眼疾腳快,但被一個小姑娘先坐到了座位,還不小心蹭到手臂。
王阿姨立刻就火了,指著小姑娘破口大罵。那場面別提多難看,臟的臭的話全往外蹦,把人家父母也罵進(jìn)去了。她還仗著自己身材高壯,硬要把人家從坐位上擠下來。
媽媽說,小姑娘雖然不太懂謙讓,但王阿姨搶得也很兇,蹭到手臂也是自己不小心。
五六十歲的人身體也還可以,不過兩、三站路,讓給上班的年輕人坐一下也沒什么。為了一個座位就撒潑,不僅自己丟人,還過分侮辱了別人。那個小姑娘,心里委屈卻爭不過王阿姨,車剛到下一站就哭著跑了。
后來又有一次,王阿姨跟舞蹈隊的同伴發(fā)生了點矛盾,也是不依不饒的就在大庭廣眾之下鬧起來。罵到后來,根本就不是就事論事,而是添油加醋地編排對方的家事。什么戳心說什么,差點沒把對方氣得中暑。
老媽說,生氣時最顯人品。
第一,有一點不順心就要發(fā)脾氣的人,往往都比較自私。
第二,一生氣就要罵臟話、動手動腳的人,素質(zhì)高不到哪里去。
第三,生起氣來就只知道輸贏,不分場合不分是非,不壓倒對方就不甘心,這種人沒法講道理,也根本不可能長期相處。
所以老媽覺得還是趁機(jī)和王阿姨疏遠(yuǎn)一些,她的性格,平時看著再好,其實也不適合深交。
03
現(xiàn)在的人,多多少少都懂點為人處事的“規(guī)則”,知道伸手不打笑臉人。就像王阿姨,到了一個新環(huán)境,知道買點水果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來融入大家。但是如果碰到“生氣”這塊試金石,似乎就很容易暴露本性。
不論多生氣,都不應(yīng)該罵臟話,更不能動粗。當(dāng)今社會是文明社會,小孩子上幼兒園都會被教導(dǎo)要講文明懂禮貌。臟話都是極端的侮辱,動粗更是,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。當(dāng)面對問題,只會使用這類攻擊手段的人,品行恐怕都好不到哪里去。
不論多生氣,都要讓自己就事論事。生活中有些人,每次吵架就喜歡翻老賬,這種情況尤其在夫妻、親戚間更為常見。重提舊事只是想增加自己吵架的籌碼,但對于解決問題毫無意義。就事論事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準(zhǔn)則,東拉西扯只會激化矛盾。
無論多生氣,都不要侮辱別人的人格。生氣的人常常會說出過激的話,但千萬不要傷害別人的尊嚴(yán)。有些人雖然不說臟話,但尖酸刻薄起來比說臟話還要狠,似乎不把對方踩到腳底下就不能泄憤。其實如果是因為一件事情不合,就只談事情,不要人身攻擊。如果真的斷定對方人品不善,那就直接斷絕來往,不必多費(fèi)唇舌。
生過了氣,也花一點時間反思一下自己。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,這世上不可能有誰把道理占全了。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,這是人的本性。事后也想想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對方的利益,或許會有助于下次避免類似問題。
其實就算是圣人,也不可能沒有生氣的時候。生氣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,但怎么管理生氣時的情緒,怎么把握生氣時的言語行為,彰顯著一個人的水準(zhǔn)。
不要以“只是一時沖動”、“只是被氣糊涂了”的這種話來粉飾太平。
真正的修養(yǎng)不該是貼在臉上的面子工程,不是非要別人敬酒,你才能敬茶。真正的修養(yǎng)是一點一滴融入到骨子里的性格,即使生氣,也有生氣時的姿態(tài)。
一個成熟的人,無論情況多糟糕,也要守住分寸;無論心里多憤怒,也要拿捏住尺度。因為你堅持的不只是禮貌,而是立世為人的品性。
(來源:圍爐夜讀 作者:爐叔)